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摘要中包含"表观遗传"或"miRNA"或"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并含"证"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3月12日。采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分析;Notexpress导入文献题录并提取信息,再利用EXCEL 2016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各年份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表观遗传机制内容、所涉及证候、证素及疾病名称、研究方法。结果:证候的表观遗传研究从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近3年发文量达到高峰;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是王阶、苏式兵团队;发文量较多的核心机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华中医药杂志;涉及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是miRNA、DNA甲基化;研究最多的证候是血瘀证;涉及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和肿瘤;研究方法以临床试验为主。结论: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证候本质研究虽然是热点问题,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尚无法作为精确判断证候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 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 乙型流感病毒(InfB)、 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腺病毒(HADV)、 人鼻病毒(HRV)、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 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 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 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 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 31例,InfA-H3N2 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 HRV、 HADV各3例,InfB、 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 HADV、 RSV、 HCoV、 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 HRV及HCoV、 HADV。结论 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急性期双相障碍患者1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并入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56名。采用氧化酶法测定入组者的血浆糖脂代谢参数,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双相障碍组BMI高于精神分裂症组,空腹血糖(F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P0.01);BMI、HDL、三酰甘油(TG)高于正常对照组,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精神分裂症组FG、TC、HD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WHR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双相障碍组年龄与FG、TC、LDL水平呈正相关;受教育年限与FG、TC水平呈负相关;总病程与FG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精神分裂症组年龄与FG、HDL、HOMA-IR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易出现脂类代谢异常,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糖脂异常;年龄是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综述的目的是整体了解全球多国自杀率波动情况,分析自杀率趋势的性别特征,探讨自杀方式对自杀率变动趋势的影响,并推测我国自杀率变动的原因。近二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自杀率下降,南非等国的自杀率变化趋势基本平稳,而英国、美国、巴西等少数国家的自杀率上升。自杀率的变化趋势存在性别差异,也受到自杀方式的构成和致死性变化的影响。我国自杀率下降主要在于女性自杀率下降和最常见的服农药自杀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有自杀行为患者的特点和临床特征,以便更好掌握这些高危因素,及时观察自杀先兆,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方法 用自设一般资料问卷,并检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SAES),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吸烟严重程度采用问卷调查和尼古丁依赖测试评估(FTND),并通过与家属和患者访谈,查阅病例资料,对我院住院的34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有自杀行为者发生率为9.7%,其中,男性为10.1%(24/238),女性为8.7%(9/103),男女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自杀行为者相比,有自杀行为者单身人数较多、年龄较轻和住院次数较多(P〈0.05)。虽然有自杀行为者与无自杀行为者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自杀行为者开始吸烟年龄早、每天吸烟量较多、尼古丁依赖FTND总分较高(P〈0.05)。另外有自杀行为者PANSS抑郁因子高于无自杀行为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因子与自杀行为呈显著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有自杀行为患者比一般人群高。护士应掌握这些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以便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1故障现象多台透析机在使用中报警:B液浓度下限。2故障分析首先询问配液护士,排除由误操作引起的报警,确认实际B液配液桶配液水位与所投B粉量相匹配,排除设备供水过多的因素。检查集中供液系统的B液配液桶,未发现未溶解的B粉。打开透析机外壳,观察透析机内部,未发现有管路破损或松动造成的漏水漏液的痕迹。查看透析机中的参数设置,其中B液浓度报警下限设定值为正常值。更换B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08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均符合CCMD-Ⅲ及DSM-Ⅳ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5~55岁;病程≥2年;病情稳定,处于迁延、残留或部分缓解状态;药物治疗状况稳定,近期无换药打算;纳入对象或家属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认知矫正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在相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认知矫正治疗组以Ann Delahunty和Rodney Morice等制定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知作业练习,内容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对照组予以相同时间的工娱治疗,主要包括有治疗师指导的操作性音乐治疗和舞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护士观察量表的评定。结果:实验共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认知矫正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以及阴性症状量表、复合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量表4个分量表的评分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4.59,P<0.05);减分情况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9,2.04,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知矫正治疗组治疗后护士观察量表的总病情以及总消极、迟滞2个分量表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9,1.19,2.81,P<0.05);其中迟滞项的减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4.97,P<0.05)。③社会功能量表的改善与词语流畅性的改善呈正相关(R2=0.36,P<0.05),护士观察量表中总病情与积极两项评分的改善也与言语流畅性测验的改善正相关(R2=0.37,0.34,P<0.05)。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并与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但对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虽然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患者的低自尊水平尚不能有效解决,导致患者在疾病恢复之后仍然悲观,有病耻感,回避人际交往,缺乏自信,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1].为此,本研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探讨提高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